要做出一部好的動畫,真的是很花時間的,製作流程、人力的分工、技術的應用與開發,每個環節都是非常的多樣及細膩,是
非常繁雜的。
以下先簡單的把動畫流程分為傳統的2D動畫以及3D動畫來作說明:
傳統的2D動畫----------
前製階段
1.內容:當然指的就是最重要的,劇情、人物以及時代背景等。
2.腳本:原作內容的具體化,像是場景的位置、人物對話…等。
3.分鏡表:作品中畫面的運鏡方式,以及音效、對白、聲音等與時間的搭配和特殊的設定,都清 楚的寫在分鏡表裡。
4.視覺設計:角色、場景、道具、美術呈現風格..等的設定。
製作階段
1.Layout製作:背景配置的場景藍圖。
2.原畫:也就是動畫中的主要動作,俗稱Keyframe(關鍵影格)。原畫師們通常都先畫出關鍵動作(KeyPose),每格都是具有張
力、最關鍵的畫面。
3.動畫:搭配時間點,畫出關鍵動作之間的連續動作(Inbetween),是最花時間也最辛苦的部份。
4.描線:當動作都確定後,將其印在透明賽璐璐片上,然後描線。
5.著色:對賽璐璐片進行上色。
拍攝階段
1.檢查:對每個動作的流暢度做檢查
2.動畫拍攝:進行動畫的拍攝,拍攝時最底層是背景,角色及其他物件圖層,在依序疊上。
後製階段
1.剪輯:接拍攝好的動作連結在一起,並刪掉多於畫面。
2.配音、音樂:錄製配樂及對白然後加入動畫中。而配音大多數是先在前製階段先錄好以便之後的動畫製作,但是也有先作
完動畫再配音的。
傳統2D動畫,像是一些迪士尼早期的2D動畫,白雪公主、泰山…等。
3D動畫製作流程---------
像是近期Pixar系列的動畫電影,玩具總動員、天外奇蹟…等。
那其實在3D動畫製作流程方面,跟傳統2D製作其實整體上其實是差不多的,但是細節上可是差非常多的,3D動畫的製作
細節分工又更細了,技術又相對複雜了很多。
在這裡就分享一下Pixar他們製作一部動畫電影的流程,以供大家做較專業的參考
1.故事創作討論 (A Story Idea Is Pitched)
首先Pixar人員會將點子提案給開發部門的其他成員,感覺很像是推銷商品,因為得要說服「觀眾」,才有機會被採用。
2.故事先以文字敘述 (The Text Treatment Is Written)
在著手繪圖之前,先用簡短的文字敘述來說明故事的核心概念,並在符合具體構想的情況下,由開發部門與故事板藝術
家天馬行空地思考劇情發展的各種可能性,延伸出更多版本。
3.繪製故事板 (Storyboards Are Drawn)
故事板(storyboard)就像是電影版的手繪漫畫,作為動作與對白設計的藍圖。每一個故事板藝術家會拿到腳本或故事大綱
(beat outline),當中說明角色性情的轉變,以及如何藉由動作來表達。被分配到不同的鏡頭後,故事板則扮演引導的角
色,幫助他們發想、把想法畫出來,並徵求導演檢核同意。
4.開始錄製角色配音 (Voice Valent Begins Recording)
一開始Pixar的藝術家們會為之後的故事板影片,先錄製「聲音草圖("scratch" voices)」作為暫時的版本。之後才會請到
專業的演員來錄製角色的聲音,他們依照腳本唸稿,但也會有即興發揮的時候。演員們(或配音員)會錄製不同的版本,
再從裡面選出效果最好的來進行未來的動畫製作。有時候Pixar藝術家們錄製的聲音草圖十分逼真,就會被延用下去,不另
找專業配音員,像是Pixar故事督導Joe Ranft就曾為玩具總動員的企鵝Wheezy、蟲蟲危機的毛毛蟲Heimlich、海底總動員
的蝦蝦Jacques、汽車總動員的消防車小紅Red的配音。
5.故事板影片製作 (Editorial Begins Making Reels)
故事板影片是將先前的故事板剪輯而成,當初故事能被採用跟說故事的人說得好有很大的關係,所以此時故事板影片必須
排除其他影響因素,來確認各個鏡頭和時間點能讓觀眾瞭解。
6.藝術部門創造外觀和感覺 (The Art Department Creates The Look And Feel)
以最初的故事大綱為基礎,經過不斷的腦力激盪創意發想,藝術部門創造出能鼓舞人心的作品來描繪角色與世界,包括設計
場景、道具、視覺外觀和色彩,並以粉彩繪製彩色腳本,強調場景中的光線安排,提供給燈光部門做為燈光設定的依據。
7.角色建模與骨架設定 (Models Are Sculpted And Articulated)
Character TD使用藝術部門提供的模型組件(一系列的圖片參考清單),建造角色、場景和道具的實體模型,再由電腦建立
3D模型(有時會略過實體模型的步驟),3D模型上的控制點能讓動畫師設定角色的動作,玩具總動員的Woody光是臉部就有
100個控制點。
8.場景設定 (The Sets Are Dressed)
建出3D場景之後,需安置道具,像是椅子、窗簾、玩具等,創造一個可信的世界。場景設計師會和導演緊密接觸,確保他所
理解和設計的結果符合導演的構想。
9.鏡頭設定 (The Shots Are Laid Out)
將故事轉為3D場景,陳列人員會將角色安排至場景內,並使用虛擬攝影機拍攝不同的鏡頭,捕捉情緒氛圍和故事重點。此時
通常會做出各種鏡頭版本,提供給編輯部門進行剪接,發揮整個故事的內容。一旦場景剪接完成,最終的版本便會交由動畫
部門安排動作。
10.畫面動作安排 (The Shot Is Animated)
由於角色、模型、場景、對話、音效都已經設定完成,Pixar動畫師們不需要進行任何繪圖的工作。他們就像演員或傀儡師,
使用Pixar的動畫軟體,他們安排每個場景的角色動作和臉部表情。使用電腦控制和角色控制點來定義這些關鍵姿勢,之後電
腦則會自動做出關鍵影格之間的連續動作,但通常還是得經過動畫師的調整。
11.場景和角色著色 (Sets And Characters Are Shaded)
物件的形體是由模型來決定,而表面色彩和紋理則是由著色決定。著色的過程是由"Shaders"完成,這個軟體程式能作出複雜
的色彩變化。
12.燈光完成整個外觀 (Lighting Completes The Look)
數位燈光就像舞台燈光一樣會打亮整個場景,利用主光源、補光、反射光和空間光來強化各個場景的情緒和氛圍。燈光設定的
靈感來源為當初藝術部門創作的彩色腳本。
13.電腦資料算圖 (The Computer Data Is "Rendered")
算圖是將所有檔案資料(包括場景、色彩、角色動作等),透過皮克斯算圖農場(Renderfarm)的電腦系統,轉換成影片中的單
一影格。每一個影格代表電影中的1/24秒,算圖通常需要花費四個小時,但是有些影格甚至會耗費90小時來算。
14.最後的潤飾 (Final Touches Are Added)
由編輯部監看成品,再加上電影配樂、其他音效和特殊效果,Photoscience部門會錄下適合數位放映的格式畫面。
(以上擷取自Pixar官網內容http://www.pixar.com/howwedoit/index.html# )
看完以上,應該就知道完成一部3D電腦動畫的不容易了吧!
不管是大公司的製作還是個人動畫創作,都是需要花費很長一段的時間來去完成。
實際上,在動畫公司裡面,分工是分很細的,
那要學習如何自己去製作一部屬於自己的3D動畫,那就是一個浩大的工程了。
在技術上:首先,基本的手繪能力是必須的,設計角色、場景以及物件。
再來,進入3D軟體的世界:
Modeling(模型製作)
Shading(材質設定,UV的拆解,製作各種貼圖)
Rigging(角色的骨架綁定,以及控制器的設定)
Animation(動畫)
Lighting(打光)
Dynamics(動力學,分子特效的製作、剛體與柔體…等)
Rendering(渲染
算圖完成後,後製還要到後製軟體裡去做製作,像是Adobe的AfterEffect。
文章作者:C G H e l p e r‧文章出處:http://cghappening.blogspot.tw/2011/02/blog-post_23.html
|